小鹏联手滴滴,能否一起做大?
8月28日,小鹏汽车与滴滴集团签订股份购买协议,将以总对价58.35亿港元( 约合7.44亿美金)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。
(资料图片)
当天双方还宣布了一项造车计划,将推出一个全新电动汽车品牌,项目代号MONA,首款产品预计于2024年量产并推出市场。
通过MONA快速上量,是小鹏当前的第一诉求。何小鹏号称其将成为“15万级的爆款”,预期年销量至少10万,甚至“远高于这个数字”。
早在2021年,滴滴就成立了自研汽车项目“达芬奇”,首款车型定位为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A级纯电动车。将项目出售后,滴滴放弃了独立造车计划。
在此次与小鹏达成合作之前,作为出行平台的滴滴与整车厂的合作一直未曾中断过。
2018年,滴滴与理想汽车宣布成立桔电出行,计划共同推出一款纯电MPV。不过,随着美团成为理想最大机构股东,这个合作项目最终搁浅。
2020年滴滴与比亚迪联合开发了网约车D1并投入网约车运营。
在D1发布会上,滴滴还透露了10年目标:2025年推出D3,普及100万辆,搭载自动驾驶功能;2030年希望去掉驾驶舱,实现完全自动驾驶。
然而,现实远比理想骨感。D1在2021年的交付量仅有1.02万辆,2022年1000辆都不到,推进速度和销量表现远不及预期,此后也陆续没有了声音。
2023年5月,滴滴自动驾驶又宣布与广汽埃安合作,共同发布无人驾驶新能源量产车项目——“AIDI计划”。
根据AIDI计划,滴滴自动驾驶和广汽埃安将成立合资公司,共同定义和量产共享出行L4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,该量产车将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。
小鹏和滴滴的合作,其实并非从这次才开始。早在2020年初,小鹏汽车就与滴滴旗下小桔车服建立了战略合作框架。
双方在网约车、社会车辆长租、充电及维护保养等智能汽车产业链的业务开展合作。
值得一提的是,那次上线网约车,小鹏汽车遭到部分小鹏G3车主的调侃。有用户称:“刚刚提到新车,就变成了网约车司机”。
再说几句
滴滴和小鹏合作,既规避了自己造车的高风险和高成本,还能更专注于未来的出行市场。小鹏也得以分摊现有平台和自动驾驶的成本,提升产能利用率。
对于小鹏而言,可以通过本次收购,获取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的资源,提高自身销量的同时,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,扩大与一众对手的竞争力。
事实上,网约车市场也是占山为王,不同地区会选择当地车企以及性价比更高的产品。这意味着无论是哪家车企,都不可能在B端一家独大。
关键词:
资讯
品牌










